神秘古道松溪河

[复制链接] 0
收藏
4
回复
38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3-19 20:20: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禄 于 2012-3-19 20:58 编辑

              转平远之窗:松溪河--春城飞花
    松溪河,位于闽粤赣交汇点上的广东省平远县差干镇,千百年来为粤赣两省间“盐上米下”的古驿道。沧海桑田、岁月流转,昔日的繁华水陆通衢,曾湮没在荆棘丛生的峡谷深渊,寂寞了八十年。只有缓缓的流水、绝壁的鸟鸣,坚守着幽静的家园。待人们撩开她神秘的面纱时,她脱俗的美艳、神秘的盐道,才重新走进世人视线,让人惊叹不已。
       如果不是附近有“人间仙境”的国家三A级景区五指石的话,松溪河可能至今还只是少数渔夫行舟撒网的秘境。当地有识之士,遍访长者,披荆斩棘,方发现此境。于是,当地弄潮儿造舟揽游,秘境始成一方休闲圣地。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舟行其间后,发出 “何必舍近求远,休闲请到平远” 的赞叹,与五指石一起称为 “五指石恰似丹霞地貌、松溪河不逊桂林山水”。
       一、三省通衢
      松溪河之处要冲之处。清嘉庆25年《平远县志》介绍了独特的地理环境:“环邑皆山也。而北接边江赣,东接闽汀,轮蹄舟车,缤纷络绎,实为三省之冲。”此处的“邑”为平远县老县城仁居镇,仁居北面有座属武夷山脉、海拔1529.8米的项山甑,仁居河发源于该山南麓,县城往东流于“差干堡”5里后,称为“差干河”,再20里至下坝圩武平县界 。而松溪河系石窟河上游差干河的一个支流,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罗塘乡、项山乡以及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下坝乡细河,河水由福建流入差干加丰村,呈西北向东南流向,于加丰村和湍溪村交界合溪峰流入差干河。
      二、千年盐道
      松溪河发源于“罗塘”,流经福建下坝,地理位置突显了“要冲”作用,古称松溪河为“流江闽出入孔道”。据《区与界:清代湘粤赣蚧邻区食盐专卖研究》一书考证,这一古道对赣南具有重要意义的道路:“从赣州溯贡水而上至湘水,到达筠门镇后,或换小船至罗塘再挑越筠门岭,或直接挑越筠门岭,抵达镇平县新铺,然后船运通过石窟河经梅溪至嘉应州”。
      这条客家人的“盐米之路”,肩挑、马驮,盐上米下,接驳筠门岭与下坝的水运码头。福建下坝河水域宽,明宣德年间(1426—1435) , 蕉岭与下坝之间就有船运。清乾隆时, 赣南各县食盐都从下坝挑运到江西罗塘,下坝经商之客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江西宁都、于都、兴国商都来这里建筑盐馆、米馆, 作储盐之用,广东的盐大量水运至下坝,下坝每天的库存量的盐就达 60 万包,约 80 万斤;赣南各地的山货也大量地肩挑至下坝, 由下坝水运到广东。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海禁大开,各种洋货至蕉岭驳运到下坝。当年来往于下坝河的木船,最多时每天有600 艘,每船载重量上水3000 斤,直至1930年毛泽东写《寻乌调查》时,还依旧繁荣如昔:“从石城、瑞金来的米和豆子为大宗,从兴国来的以茶油为大宗,在筠门岭上岸,每天从筠门岭至广东下坝的大米、豆子、茶油共有四、五百担。下坝运至筠门岭的以海盐、海味洋货为多。脚夫们一担货去,一担回。”通达三省的古驿道,给赣南、粤东、闽古带来了明清五百多年的繁荣,培养了大批客家富商,同时也孕育了辉煌的客家文化。
       松溪河处在“下坝”与平远县城(仁居)的节点上。历史上仁居至下坝的水道因礁石浅滩阻塞,1582年乡邑筹款“开新河”,“凿大峰、剑门二滩以夷水道。记《开新河碑记》,通航时一欢腾:“平民争以轻舟试新河,往来如织,一切货贿俱从舟载;虔(今江西赣州)汀(今福建龙岩)商贾络绎凑合”。仁居河溪流过小,至1832年的《松溪河碑记》撰文已是“全肩挑蚁聚蜂屯,日以千计,道必经差干乡之松溪。”
        三、古桥沧桑
        松溪历久弥新,松溪古桥成为今人缅怀往事、追溯当年驿道繁忙的信物。道光年间,邑人苦于“溪流有谷断岗千尺,石头不转,舟楫难通。先是乡人醵金作会,架木为桥。而山水冲注,注辄倾圮,临流者为叹。”于是广募资金,“匠断山骨,长虹飞跨”,松溪桥于道光十年(即1831年)建成。松溪拱桥气势恢弘,该桥东西走向,两孔跨于峡谷之间,如长虹卧波。全桥用花岗石筑而成,长100.3米、宽4.9米、高12米,东端引桥长33.1米、西端引桥长27米。桥两边竖有石栏,石栏间左右各20根石柱,柱1.36米,柱顶呈葫芦状,石栏高0.9米,中间石栏上镶嵌“松溪桥”碑,颜体正楷,书法刚正而丰满。
        在狭窄的河谷上,近5米桥面的宽度,显得非常奢华,可以推想当年往来客商摩肩接踵。在桥东侧的观音宫遗址,6块道光十年兴建松溪古拱桥的碑记倚放于杂草丛生的断墙边,仍完好无损,详细记载了当年修桥的艰辛与捐资者芳名。桥西侧的有约60平房三个房间的地基遗址,西侧桥端数桥仍古绌茂盛,梅花适时盛开。据当年文物工作者考证,古梅由邑绅募资种植于清乾隆41年(公元1766年),植梅10株。沧海桑田,历史几经兴衰,现存3株是“宫粉”。 古梅虬枝开嫩花,灿若霞锦,动似美女,典雅极致,格外妖艳。
        春雨无声,古桥润湿,花瓣片片飘落于亮光一片的古驿道上。我情不自禁地吟诵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人文蔚起
       鸡鸣三省的松溪河畔,上苍垂青于此。在松溪流域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许多杰出英才。
       ——进士谢升庸。谢升庸是平远史料记载的五位进士中的明朝平远第一位进士,字畴裕,平远县差干镇湖洋村人。生于康熙年间,幼年生母病逝,自幼懂事,勤于家务,智力不凡,深得父母宠爱。因家庭经济所限,10岁时方进私塾读书。他珍惜宝贵时光,搬到五指石书室从师苦读。其师经常带他到五指石周围游山玩水,捕景作诗。升庸经常饮用书室附近的清泉,文思大进,为文下笔立就,为五指石“聪明泉”称谓之来由。谢升庸读完私塾后,游学于平远县东石和嘉应州(今之梅州),学业有成,于清雍正十年壬子科(1732),考取举人。于清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考取三甲第103名进士。谢升庸历任江南金坛县令、河南正阳县令、惠州府教授等职。一生学问渊博,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曾获朝廷多项记功日与诸生员讲学,教人先培养度量见识,后被士林仰之为“泰山北斗”。他游宦于他乡,常常情系家乡父老,其中有一封以诗写成的家书流传至今:“琴剑偶停汗未干,一函遥寄报平安;目穷苍狗家千里,书付金鱼意百端。马上感言里况瘁,雪中还念高堂寒;天涯游子无他祝,加饭添衣善保康。”
         ——谢志良父子。谢志良为平远差干乡上坊村人,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志良自劝聪明颖,智力过人,受其两世将门之熏陶,未弱冠投笔从戎,官升太原总兵。明末清初,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史称隆武帝。谢志良与其子谢上逵奉命在五指石建立基地,进行反清复明活动16年,最后被清军汇集惠、潮、汀、赣四府之兵合围击败。五指石石桌石凳,是隆武帝坐朝的象征性宝座。殿下侧的混元塔,是石林寺众僧为纪念当时死亡将士所筑,现墓顶犹存。
       五、红军秘道
        几百年间,松溪桥风雨如磐,暗香如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段连结三省的古老盐道,有幸为神秘红军路,为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确,松溪古道似飞雪迎春的寒梅,风骨铮铮。
       伟人的眼光总是不同凡响,毛泽东早1930年5月时,便在《寻乌调查》中关注到必经松溪河的通道,为红四军分兵平远作了充分的调研:“一条从澄江通安远挖补界之罗塘(三十里),再由罗塘南往下坝,北往门岭”,“石城、瑞金的米到门岭,大部分经罗塘、下坝(武平属,在三省交界)、新铺(蕉岭属,离梅县三十里)往梅县,每天有约三百担过。”
        《平远党史》记载:“1930年5月14日,由红四军第一纵队一千多人在林彪率领下进驻平远,帮助建立了红色政权和武装。5月31日,红四军一纵队奉前委命令离开仁居,经差干下坝,回师闽西。”松溪古道是当时差干往下坝的唯一通道,誉为“红军路”当之无愧、毋庸置疑,。
        革命种子在古道中发芽生长,革命的烽火在闽粤赣边熊熊燃烧。1931年1月到1932年5月后,平远、蕉岭与江西省寻乌合成蕉平寻苏区,这片土地成了有了苏区政权。蕉平寻苏区之后,“原日三县革命健儿与各地红军共同驰骋于全国各地战场上”(平远第一任县委书记《李巴林回忆录》)。
       中央苏区成立后,平远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松溪古道又成为江西革命根据地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平远县档案馆民国档案14号第302卷,有我党组织冲破国民党封锁的记载。1933年8月14日,国民党“平远县政府”发出《布告》:“封锁匪区,严禁私运食盐、火油、药品、布匹、原料、硝磺,一切需用物品等件,业经通令缉拿,准将所获没收,重赏在案。乃查:近来差干、湖洋一带有藐不畏法、乡民,于夜间偷运食盐,接济共*匪,殊属可恶,除队前往。”
         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包括松溪在内的闽粤赣边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时任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同志,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中回忆:1935年2月,中央分局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将部队分九路向外突围,开展游击战争,其中“红二十四师的四个连,到寻乌南部和蕉岭、平远、武平一带进行游击战争”。
        土地革命时期,平远县不仅成为粤闽赣苏区的重要屏障,而且成为粤闽赣苏区的与中央苏区在南部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2011年8月,平远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时隔八十年终还历史本来面目。
       六、忘情泛舟
       行走古桥古道,任思维飞扬、时空交错。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如是说。异曲同工的是,孔圣人也曾站在河边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斗转星移,当我们一边追溯松溪古道、景仰昨日厚重的人文蕴涵,一边泛舟松溪青山碧水间、放飞羁绊负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一点一滴地体会松溪的特别:松溪峡幽、峰奇、水秀,是与世无争的桃源仙境。她美得虚无、让文人墨客无处着墨;她无须争宠,似雨后梅花粉瓣,一点风就会飘落;她小家碧玉,似静听窗外风铃,为情郎灯下绣红。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乘小舟穿松溪东行,河水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奇峰叠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潆洄,青山浮水,风光旖旎,十里水路十里画卷。松溪集神奇、钟秀、雄浑、原始、清新于一体。
         她以峰称奇,峰因水而生,水为峰所映;夹岸奇峰,陡峭嵯峨,千姿百态,或孤峰独秀,或群峰并立。水上奇石,有的如群象入河、有的似神龟运石、有的似圆润天仓、有的似南美少女、有的似鳄鱼下山,惟妙惟肖、天地造化。
         她以水显幽,石缝间的山泉,幽谷的潜流,悬崖处的飞瀑,与褐岩绿树竞辉,珠联溢彩。
         她以林见秀,峰间灌木丛生、山花烂漫,间或可见紫檀、半枫荷等珍贵树木,苍松破岩挺立,担负起吟唱松溪绿韵的主角。
         集大自然众美于斯,松溪处处景观如幅幅天然奇画,让自制能力不强的我灵魂出窍,此生足矣!
(写于2012年2月)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2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禄 于 2012-3-19 20:57 编辑

共同宣扬梅州红色红化,可适当放宽条条框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5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12-3-19 20:43:1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1:2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山城孤客 的帖子

详情请看平远论坛

凤老1.jpg (38.34 KB, 下载次数: )

凤老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6:37 | 只看该作者
神秘古道松溪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