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时空 首页 热点 梅州观察 查看内容

发布者: 小编lena | 发布于:2016-9-1 17:13|原作者: 崖滴梅州事

楼主

日新月异的梅州城区

  今年以来,梅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梅州依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低、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特别是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如何有效“破题”,补齐梅州发展短板,给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梅州亟需面对的课题。在8月19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结合梅州实际,从生产端入手、从供给侧发力,优化要素配置,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谋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新突破。


  梅州“补短板”核心策略

  ●产业短板:

  工业:要打造标杆企业,推动技术改造,建设产业平台,致力发展新型工业;创新培育新能源汽车、稀土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升招商引资效益,给力搞活民营经济,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主动推动产业共建,加大融资建设力度,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旅游业:要提升生态质量和服务配套设施等建设旅游大环境,创新旅游新供给,实施“互联网 ”和“旅游 ”战略,构建新模式,努力推动全域旅游。

  农业:要做响品牌,做大规模,做好营销,用力扶持特色高效农业。

  ●“硬环境”短板:要加快建设快速综合交通网,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基础设施。

  ●“软环境”短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发挥企业投诉中心作用,提升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和水平,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人才短板: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千人计划”,帮助企业精准选才、用才;邀请梅州籍院士、大学校长等乡贤专家回乡科研、回乡创业;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筹建职业学院,培养适合梅州产业发展的技工人才、管理人才;不断完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政策保障机制。

“十三五”期间,我市规划设立或改造升级新增三级综合医院4家,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将升格为三甲综合医院。

市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均配备了平板电脑,方便办事群众查询信息。

帮扶单位为兴宁新陂乐仙村引进了五金加工厂,乐仙村及周边村近70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

梅大高速二期三河互通、广东粤电大埔电厂。

  扫描

  发力供给侧布局“十三五”

  今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抓手,并将其列入我市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制度《总体方案》及“三去一降一补”等五个行动计划,多措并举综合发力,我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去降补”取得阶段性战果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市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断形成,全市经济稳中向好。


  “去产能”坚定不移

  坚持优胜劣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市分类处置了66户国有“僵尸企业”,关停3家造纸企业4.37万吨落后产能,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65%。以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为平台,承接了13个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承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6.4亿元。


  “去库存”成效明显

  经过综合施策,加大棚改安置和住房保障货币力度、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举措,我市上半年净化解非住房商品房1.43万平方米,减免房地产交易契税约1.05亿元,发放“公转商”贴息贷款985户、3.42亿元;投入12.79亿元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


  “去杠杆”平稳有序

  不仅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业的贷款风险监控,对我市P2P网络借贷等6个重点领域非法集资情况进行重点排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上半年释放2.57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和企业发展。


  “降成本”打出组合拳

  我市着力从企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等方面入手,为企业减负。上半年为企业减负约1.25亿元,其中降低人工成本4679万元、税负成本3862万元。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为96家企业发放增信贷款4.5亿元。


  “补短板”扎实推进

  梅州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供给体系。我市计划投资3320亿元,实施324项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其中今年计划投资591亿元,涉及交通、水利等方面,完善我市农村电网等设施建设。1至7月,已有235个项目动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3.5亿元。

  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措施,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断形成,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3.53亿元,比增7%。1至7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77亿元,同比增长15.4%。这份成绩单有力地说明,我市结合实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使梅州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正确把握面临新形势

  经济的发展需要成绩的支撑,更需要看到问题所在。要想在供给侧改革中取得新突破,必先正确把握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在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谭君铁直指梅州发展问题所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低、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特别是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渐显疲态。如何“破题”而上,补齐梅州发展的短板给力供给侧改革,成了梅州亟需面对的课题。

  记者了解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在产业、“软硬”环境、人才等方面努力补齐短板,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取得新突破。


  突破

  多措并举补齐民生短板

  城乡统筹补齐 “软硬”短板

  72岁的叶燕霞在中山路附近住了大半辈子,对老屋非常有感情,但不方便的是家里经常断水断电。“这里的水管、电线都用了几十年,故障时有发生。”叶燕霞说。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滞后,凸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板。为了筑牢城市“里子”,我市成立了梅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补齐城镇建设短板。据了解,市中心城区计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1.8公里,涵盖老城区和新城区。上半年,投入1.3亿元实施嘉应新区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约完成400米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只是我市为补齐短板统筹城乡发展的缩影。今年来,我市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列入市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重大工程项目324项、总投资3320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591亿元,1至7月已有235个项目动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3.5亿元;6条高速完成投资11.17亿元,正加快推进3条约185公里在建高速建设、3条约80公里拟新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梅汕高铁梅州段完成投资8.6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0%。


  把脉开方搭建发展平台

  对于平远县差干镇三达村的村民来说,5月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当天,该镇扶贫专干曾鹏和广州南沙城管局扶贫干部董建厂一同进驻该村扶贫。经过摸排和走访,他们为三达村定下了“脱贫”路子:探索建立养殖、种植平台或基地,加大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力度等。

  和曾鹏一样,走进偏远村庄补齐民生短板的扶贫专干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我市选派了308名干部驻村帮扶,有序推进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全面核查等基础性工作,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这是我市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梅州实际进行自我把脉开方的一个典型。记者了解到,除了省“规定动作”,我市还增加了重大平台、现代产业、精准扶贫等补短板内容。目前,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等重大平台建设及现代产业工程完成96.47亿元;正加快推进总投资2.74亿元的东山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创新融资解决资金供给

  在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道路和土地平整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园区采用PPP模式,引进大型企业带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丰顺县相关负责人说,该县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引进PPP模式,规划建设多条公路,完善供水、配套设施等,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

  丰顺这种创新融资,引进PPP模式的做法成为我市破解补短板资金难题的重要方式,更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不仅大力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向我市补短板项目倾斜、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对接极力推介我市补短板项目、培育发行企业债券增加补短板资金来源等,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创新推进PPP、政府购买服务和PPP 政府购买服务等建设模式,大大缓解了补短板资金困难。至目前,我市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本金17亿元,带动项目建设资金119亿元,弥补了我市社会发展资金短板。


  行动

  夯实基础助推产业发展

  补齐产业短板集聚发展

  兴宁市委书记陈志宁表示,该市将鼓励和引导鸿源机电等企业加大技改投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严格落实《兴宁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和企业物流成本,让企业轻装前行。做好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工作,搭建好政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财政坚持在强化资金供给上做加法,将投入向基础设施、民生、三农、基层等短板工作和薄弱环节倾斜。”市财政局局长余其豹说,该局将着重加强支持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做好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编制等工作,为落实供给侧改革而努力。

  梅江区委书记潘小韬表示,接下来,该区将充分依托“一区两带”发展平台,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及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步伐,为主导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暖企”力度,在融资、技改、用工用地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重点突破电子商务、电子信息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硬环境”

  “在‘补短板’中,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江南新城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嘉应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将围绕今年实现“三个一百亿”的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计划,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年底前基本建成剑英大道路面及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万达广场、东汇城周边市政道路全面建成,江南新城框架基本形成。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谢胜扬表示,该局将主动跟进整体用地报批,依法依规开展征拆,保障兴华高速无障碍施工,确保梅平高速、梅汕高铁等全线动工建设。尽快化解高速公路项目涉及“三区一园”等环境敏感点和资本金缺口大等突出矛盾,争取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统筹解决市级资本金问题。

  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在加快梅县新城建设的同时,还将规划建设槐岗新城、葵岗新城、雁洋新城、畲江新城,形成“五城”联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统筹考虑产业园区、梅州城区、梅县新城与高速、高铁、新机场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快速综合交通体系。


  优化政商环境助力改革

  “我们将推进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商事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的‘先手棋’,服务企业做强做大。”市工商局局长李君说,该局将全面推进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登记模式,推广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探索试行“同城通办”等,减轻企业和群众创业负担。

  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何育苗说,该中心将以“标准化政务服务”夯实基础补短板,推进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编制工作,制定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申办受理标准。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资源促提升,利用新技术,整合资源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实现行政审批一窗、一网通办,促进政务服务转型升级。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鲜花

鸡蛋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